二十四年间,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换了许多人,退休的,离开的,只有陈海英一直在,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副会长,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变成一位资深慈善事业人士。她笑谈自己几乎年年因为“顺其自然”上央视,年年在善款汇来后重复向媒体讲起1999年的故事。讲了十几年,有一天猛地回头看节目,发现自己的脸不知觉老去了。陈海英想,二十四年了,“顺其自然”一定也在变老。但也有一直没变的——普通民众一颗最朴实的爱心。2022年11月25日,宁波市慈善总会再次收到落款为“顺其自然”的匿名人士捐款,106万元。这是副会长陈海英第24次收到“顺其自然”的善款。从1999年起,宁波市慈善总会累计收到“顺其自然”捐赠1469万元。把时间往回倒, “顺其自然”捐赠的总次数,跟陈海英1999年在宁波慈善总会工作的年纪刚好相仿。彼时她还是一位24岁的年轻人,朝气蓬勃,在慈善总会担任出纳的工作。所有善款都要经陈海英审查,而这时,距离整个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下发批文成立仅仅一年。神秘捐款人“顺其自然”,24年间累计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1469万元第一次收到汇款的情形陈海英至今记得,面对不同媒体被要求讲过许多次,故事通常从1999年起。1999年,宁波市官方发起的慈善事业刚起步,居民整体捐赠意识相对薄弱,个人自发的捐款在极少数。宁波市慈善总会在那年做了个“一日捐”的活动,面向全社会募捐,不久,收到一名落款为“顺其自然”的匿名人士五万元汇款。从1999年看,五万元是一笔相当大的个人捐赠数额。款项从邮局汇来,仅有一张汇款单,附带一份个人信件。信件保留至今,里头是一段极其简短的话:从媒体上看到慈善一日捐引发了更多好心人对慈善事业的奉献,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,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,寄上人民币五万元去帮助更需要的人们。拜托!陈海英回忆,收到捐赠后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很震惊,很快通知当地媒体一起寻找。大家先去了信封上的地址,江东路一号。但其实整个宁波只有江东北路和江东南路,不存在江东路。紧接着又去了邮局。工作人员回忆确实有一位女士来汇款过,未留其名,也找不见其人。这件事就这么过了。对于慈善事业来说,匿名捐赠比实名更需要个人与机构官方建立信任感,“顺其自然”的善款在媒体的知情和监督下,工作人员要想好怎么去利用这样一笔钱。1999年的善款如“顺其自然”所愿,被宁波慈善总会用来帮助生活困难的人群,并通过报纸、电视等媒体渠道报道出去,希望被捐赠人本人看见。在当年的陈海英看来,“顺其自然”的第一次捐赠算一次偶然事件,有很多人出于爱心捐赠,无论金额大小,一次也就结束了。当年的汇款单据没有留下来,陈海英也没有期望能在第二年再次收到善款。但2000年12月5日,和上一年差不多时候,顺其自然的汇款单再次寄来,整体数额二十万元,是第一年整整四倍。这一年的汇款单后同样附带一份信件,文字开头是对慈善总会所有工作人员的问候。“顺其自然”讲,希望能够利用善款建一所希望小学,文辞客气、恭谨、诚挚。其中“坏事不做,好事不说,顺其自然”的落款令陈海英至今印象深刻。2000年的善款最终选在宁波四明山正在筹建的学校里建一座教学楼,完成“顺其自然”的心愿。“顺其自然”捐建的兴平小学乐善楼落成,以及孩子在乐善楼里上课 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和受访者供图
学校落成举行庆典那天,当年随报道的媒体记者在稿件中详细注明去往学校方向的路线。陈海英觉得,“顺其自然”不一定出现在学校当天的庆典上,但他(她)可能私底下想去看看,有报道的指引在,他(她)会很快看见那份心意的方向。2001年12月3日,比上一年提前了两天时间,“顺其自然”第三次汇款再次到来。陈海英和慈善总会所有人对第三年的捐赠充满期待,像等候一位老朋友,大家有预感她会来,又忐忑她是否会因为某些原因不来。当汇款的信封被送到办公室,老会长和年轻人挤作一团,所有人争抢着看。这一年“顺其自然”捐赠了15万元,在随带的信件里,“顺其自然”希望善款能作为学生的助学金。陈海英和所有工作人员欣喜,尽管大家也很迫切的想知道他(她)到底是谁。但捐赠人意愿,也被工作人员默默守护着,如其在信件里所说:坏事不做,好事不说,顺其自然。2002年的汇款信件是“顺其自然”最后一次给慈善总会写信:你们好,又是一年一度一日捐活动,你们高尚的事业,为需要帮助的人而忙碌奔波,同时也感谢你们为关心慈善之事传递了爱的种子,寄上18万可否作为助学金。谢谢,愿爱心无限!
落款:顺其自然。
信件里已然感受到捐赠者个人和慈善单位建立起的信任和默契,一年一年迂回,捐赠人认为善款交付在值得托付的机构中,信件的交流到此也就停止了。往后那些年,“顺其自然”的捐赠仍在继续,有时会换个名字,从“顺其自然”四个字里随意挑选两个组词,地址和最开始一样,是虚构的、不存在的。除了汇款单据,陈海英和宁波慈善总会所有工作人员再没从信封里收到“顺其自然”的其他信息。截至2022年11月25日,“顺其自然”已经连续捐款二十四年,累计捐赠1469万。我们能从宁波市慈善总会公布的数据里看到“顺其自然”二十四年来善款的详细去向,每一笔公开透明,经过媒体多方报道,“顺其自然”的故事也为全国人民熟知,他(她)还因此获得了许多奖项。2004年,“顺其自然”被推为浙江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之一,2013年被评为最美宁波人。再后来,顺其自然荣获慈善界最高奖项,由民政部颁发的第九届中国中华慈善奖。
在宁波的爱心公园里有一座为“顺其自然”建立的雕塑,雕塑面目是模糊的、经由创作者想象的,他(她)尽管被称作“最美宁波人”,却从来没有人知道他(她)的模样。陈海英对“顺其自然”本人有过一些想象,基于最基本的事实看,她猜测他(他)大概率是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人,一个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关怀的人,一个有着中国式慈善人文精神的人。最起码的,陈海英觉得他(他)一定是个浙江人,宁波人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也知道“顺其自然”的故事。苗青还有另外几个身份,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,浙江大学宁波商学院理工学院院长,近年来致力于共同富裕、第三次分配、社会保障、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科研工作。谈起浙江省乃至整个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,苗青形容,宁波市慈善总会和“顺其自然”的故事更像一个切面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,来源:浙大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公众号
苗青讲,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有几个重要节点,就最近来看,2008年的汶川地震被看作某种意义上的“慈善元年”,同胞有难极大的激发了全社会的捐赠热情和志愿者服务精神。另一方面从地域看,苗青讲,浙江省整体慈善事业目前领跑全国,离不开浙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,民众整体素质和慈善意识较好的情况,同时与省内民营经济较发达、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较多,对社会慈善事业反哺力度较大也有关系。2022年,浙江省民营企业传化集团获得浙江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,但不止这一年,整个传化集团在慈善公益事业的坚持由来已久。传化集团创业的第二年,在其自身不宽裕的情况下便拿出当年利润的三分之一,为所在地宁新村安装了当时萧山区第一条自来水管道,改变了长期因盐碱地吃水不便的历史。而今,在传化集团捐资30亿成立的传化慈善基金会先后实施“传化·安心卫生室”“传化·安心驿站”“传化·善源社区”“传化共富乡村”四大公益品牌项目,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慈善不仅仅是一时之兴起,一时之需求,更多的,可以在未来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。而浙江公益模式,“顺其自然”的故事,或将让慈善事业在国内的发展获得更多启发和可能。如顺其自然在最后一封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的信中所讲:爱心无限。行善的路上,许多个“顺其自然”在笃行其事,期待更多“善”的可能。